您的位置 首页 政事堂2019

顾子明屡次遭封号,揭秘政事堂顾子明的“公众号矩阵”与信息茧房

随着各个平台app推送算法的不断演化,网络上“信息茧房”的现象愈发严重,自然也就有人做起了“信息茧房”的生意。…

随着各个平台app推送算法的不断演化,网络上“信息茧房”的现象愈发严重,自然也就有人做起了“信息茧房”的生意。

虽常被耻笑为“地沟油命地中海心”,但有几个人能拒绝得了“挥斥方遒”“激扬文字”呢?反正我是不行,还在读书时,我便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关注了一箩筐的“时政博主”,岱宗岱、艾格豪的那些文章,那我是身经百战看的多了,也曾沉醉于各种“一盘大棋”、“红蓝博弈”、“我兔鹰酱”等各种“键政理论”。

最近顾子明公众号被封的消息在圈内引起不小震动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时政自媒体的粉丝,我觉得这件事很值得玩味。%title插图%num

记得五六年前刚关注顾子明时,他的文章确实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。那些对政策的独到解读,对时局的精准预判,让不少读者把他奉为”国师”。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他的文章渐渐变了味——同样的”大棋论”翻来覆去地讲,同样的套路不断重复使用。
%title插图%num

这其实反映了一个普遍现象:很多时政号在积累一定粉丝后,就开始走”安全路线”。他们不再追求深度思考,而是沉迷于制造信息茧房,用”美帝崩溃论”之类的情绪化内容来讨好读者。久而久之,不仅内容质量下滑,更让读者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
更值得反思的是变现方式。付费社群、知识星球这些本无可厚非,但当”国师”人设遇上P2P广告,难免让人觉得变味。读者不是不能接受知识付费,但不能接受被当成韭菜收割。

现在回头看,顾子明的被封或许早有预兆。这两年微信对时政内容的监管越来越严格,那些靠”带节奏”、”炒冷饭”的内容很容易触雷。而像顾子明这样搞矩阵号运营、时不时触碰敏感话题的,风险自然更大。

这件事给所有时政自媒体提了个醒:靠煽动情绪、制造对立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。未来的时政内容,必须回归到提供真实价值、促进理性思考的轨道上来。毕竟,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最不缺的就是情绪,最缺的反而是清醒的认知。

我能靠自己发现这个信息茧房,也得感谢明公,他最有名的观点就是: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对错,一切都是利益。

还是要感谢他带我用另一个角度看世界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顾子明博客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uziming.cc/5680.html

作者: 顾子明博客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更多精彩内容加微信:2819817355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