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政事堂2019

顾子明政事堂:顾子明遭封号,再次被封

顾子明博客

顾子明的公众号又双叒叕被封了,公众号“政事堂2019”的更新停留在5月6日,点开后显示“此账号已被屏蔽,内容无…

顾子明的公众号又双叒叕被封了,公众号“政事堂2019”的更新停留在5月6日,点开后显示“此账号已被屏蔽,内容无法查看”。2025年5月6日,当“政事堂2019”的读者再次刷新公众号页面,只看到一行冰冷的提示:“此账号已被屏蔽”。这是顾子明(粉丝口中的“明公”)第六次遭遇封号,但这一次的坍塌格外彻底——连同他收费28888元/年的“私享会”社群也瞬间蒸发,将这条隐秘的暴利链条彻底暴露在日光之下。%title插图%num

顾子明的故事始于一场认知革命。

2015年前后,他以“理科生解构政策”的标签在知乎走红,用《让子弹飞》的隐喻拆解时局,以预言股灾、杭州房价暴涨的精准推演封神。转战微信后,他开创的“连续剧式写作”更成现象级产品:《伟大的卫国战争》系列让读者追更成瘾,6000元/人的付费社群被秒杀,4275页“内部文章”被投资圈奉为决策圣经。

“2016年跟着他分析央行降准逻辑,我提前布局学区房赚了40%。”一位八年老粉的反馈,印证了顾子明早期内容的真实价值。他用历史典故嫁接政策动向,将晦涩的政经关系翻译成大众语言,这种“破壁实验”曾让无数人第一次看清政策与生活的关联。

但荣光之下,镰刀早已悄然铸就。当流量池足够庞大,个体IP迅速进化为集团军作战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其名下关联大连鸿兰博义、云月之上等多家公司,与“求实处”“圆方你怎么看”等20余个大连注册公众号组成内容矩阵。这些账号像精密咬合的齿轮,每日批量生产“美帝崩溃论”“资本暗战”类爆文,形成封闭的信息循环系统。

回顾顾子明的发家史,堪称自媒体时代的一出逆袭剧。

早年他在知乎以“理科生思维解构政策”走红,凭借对《让子弹飞》的另类解读,预言2015年股灾、2016年杭州房价暴涨等事件,迅速积累起“神算子”人设。

640-4

 

转战微信后,他开创了独特的“连续剧式写作”,《伟大的卫国战争》《让子弹飞》系列让读者追更成瘾,付费社群更是开出6000元/人的天价,4275页的“内部文章”被炒成投资圈“圣经”。

但争议也随之而来,有老粉吐槽:“早期的政事堂是真敢写,现在只剩‘赢麻了’的套路。”

640-5

 

网上流传的2016-2018年被封文章合集显示,其早期内容涉及高层人事博弈、政策内幕推演,而近年多转向“美帝亡我之心不死”等泛泛之谈。

深扒顾子明的商业版图,会发现这不止是一个人的战斗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其名下关联大连鸿兰博义、云月之上等多家公司,并与“求实处”“圆方你怎么看”等20余个公众号组成矩阵——这些账号清一色注册于大连,内容互相转载,专门生产“地缘政治博弈”“资本集团暗战”类爆文。

有粉丝坦言:“每天刷完这些号,感觉美帝明天就要解体,却看不见国内房价、就业的真实讨论。”

这种闭环式内容生态,既保证了流量池的稳定扩张,也让28888元/年的“私享会”会员趋之若鹜。

知情者透露,矩阵账号通过“互推养号-付费转化-线下培训”形成产业链,仅2024年就举办过12场“国际形势闭门会”,门票高达2万元/张。但随着微信加强“旧闻翻炒”“群体对立”类内容整治,这种“信息茧房”生意遭遇重创。2025年4月以来,已有155个公众号因“恶意营销”“诱导分享”被永久封禁。

说实话,顾子明接二连三的公号被封,折射出时政类自媒体的集体困境。早期依靠“政策解读差”收割红利的模式,在监管趋严、用户觉醒后难以为继。有业内人士分析:“现在的读者既要‘看得爽’,又怕被割韭菜。像明公这样既想保住‘国师’人设,又要接P2P广告、卖理财课的,迟早翻车。”

更致命的是内容创新力的衰竭。对比早期被封禁的575篇“真话文章”与近年流水线生产的“大棋论”,老粉痛心疾首:“以前他能从央行降准推导出学区房走势,现在只会复读‘民族复兴’。” 加上微信平台算法持续打击“标题党”“旧闻新编”,这类缺乏实质干货的账号生存空间愈发逼仄。

虽然顾子明团队尚未公开回应封号原因,但已有同行开始转型。部分时政号转向知识付费、企业咨询等合规领域,也有账号尝试“脱虚向实”,聚焦民生经济议题。正如某投资人所言:“自媒体不是不能谈政治,但得学会用建设性视角说话,而不是制造焦虑感来收智商税。”

看着顾子明曾经引用过的那句“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对错,只有利益”,此刻显得格外讽刺。

当“信息茧房”撞上监管铁拳,这场持续十年的“政策解谜游戏”,或许真到了该谢幕的时刻。

闭环陷阱:28888元买来的信息牢笼

矩阵的运作逻辑直白而高效:

20多个账号互相转载引流,将公域流量导入私域池塘;

免费文章在关键处戛然而止,提示“核心逻辑详见会员专区”,引导粉丝跳入28888元/年的私享会;

2024年12场“国际形势闭门会”,单场门票2万元,在陆家嘴五星酒店里,地缘政治被包装成投资指南。

“每天刷完这些号,感觉美帝明天就要解体,却看不见国内房价、就业的真实讨论。”一位五年老粉的吐槽,揭穿了这套模式的本质——用情绪化内容编织信息茧房,让受众在集体亢奋中丧失批判力。更荒诞的是,所谓“内部密档”不过是把新闻联播内容翻译成“大国暗战”剧本,4275页文档实为旧文合集。

信任崩塌始于内容变质与角色分裂。

早期被封禁的575篇“真话文章”(如高层博弈推演、政策内幕分析)曾奠定公信力,近年却沦为流水线生产的“大棋论”。“以前他能从央行降准推导学区房走势,现在只会复读‘民族复兴’。”老粉丝的痛心,直指核心症结。

更让拥趸哗然的是商业变现的赤裸。明公一面维持“为国献策”的国师形象,一面接盘P2P广告、理财课推广;一面在闭门会宣讲“大国博弈”,一面将影响力直接变现为镰刀。这种割裂最终招致监管重拳——2025年4月以来,微信针对“旧闻翻炒”“群体对立”内容整治,155个恶意营销号被永久封禁,顾子明矩阵成为最醒目的靶心。

顾子明的困局,恰是知识付费黄金时代的缩影。

他的悖论在于:既用“政策可推导”打破认知壁垒,又将影响力异化为“信息特权”贩卖。当95后转向B站硬核数据党的免费政策拆解,当普通人在财政部官网下载政策原文,“中间商赚差价”的商业模式必然坍塌。

封号或许正是新生的开始。部分时政号已转向企业咨询、民生经济分析等深度服务,用解决方案替代焦虑贩卖。正如某投资人所言:“自媒体不是不能谈政治,但要用建设性视角说话,而非制造焦虑收智商税。”

当粉丝为“预判未来”支付数万元时,真正的认知跃迁恰恰是意识到——

最稀缺的从来不是内幕,而是穿透信息迷雾的独立思辨力。

 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顾子明博客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uziming.cc/5814.html

作者: 顾子明博客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更多精彩内容加微信:2819817355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