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子明的公众号又双叒叕被封了,公众号“政事堂2019”的更新停留在5月6日,点开后显示“此账号已被屏蔽,内容无法查看”。


这条消息近日在时政圈炸开了锅。
作为坐拥百万粉丝的头部公众号,顾子明(粉丝称“明公”)已不是他第一次“翻车”——自2016年入住公众号以来,其公众号已被封禁多次,从“政事堂”“政事堂plus”到“政事堂2019”,每次封号都伴随着新马甲的重生。
但这次似乎格外严峻,连收费28888元的“私享会”社群也被同步限制。
回顾顾子明的发家史,堪称自媒体时代的一出逆袭剧。
早年他在知乎以“理科生思维解构政策”走红,凭借对《让子弹飞》的另类解读,预言2015年股灾、2016年杭州房价暴涨等事件,迅速积累起“神算子”人设。

转战微信后,他开创了独特的“连续剧式写作”,《伟大的卫国战争》《让子弹飞》系列让读者追更成瘾,付费社群更是开出6000元/人的天价,4275页的“内部文章”被炒成投资圈“圣经”。
但争议也随之而来,有老粉吐槽:“早期的政事堂是真敢写,现在只剩‘赢麻了’的套路。”

网上流传的2016-2018年被封文章合集显示,其早期内容涉及高层人事博弈、政策内幕推演,而近年多转向“美帝亡我之心不死”等泛泛之谈。
深扒顾子明的商业版图,会发现这不止是一个人的战斗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其名下关联大连鸿兰博义、云月之上等多家公司,并与“求实处”“圆方你怎么看”等20余个公众号组成矩阵——这些账号清一色注册于大连,内容互相转载,专门生产“地缘政治博弈”“资本集团暗战”类爆文。
有粉丝坦言:“每天刷完这些号,感觉美帝明天就要解体,却看不见国内房价、就业的真实讨论。”
这种闭环式内容生态,既保证了流量池的稳定扩张,也让28888元/年的“私享会”会员趋之若鹜。
知情者透露,矩阵账号通过“互推养号-付费转化-线下培训”形成产业链,仅2024年就举办过12场“国际形势闭门会”,门票高达2万元/张。但随着微信加强“旧闻翻炒”“群体对立”类内容整治,这种“信息茧房”生意遭遇重创。2025年4月以来,已有155个公众号因“恶意营销”“诱导分享”被永久封禁。
说实话,顾子明接二连三的公号被封,折射出时政类自媒体的集体困境。早期依靠“政策解读差”收割红利的模式,在监管趋严、用户觉醒后难以为继。有业内人士分析:“现在的读者既要‘看得爽’,又怕被割韭菜。像明公这样既想保住‘国师’人设,又要接P2P广告、卖理财课的,迟早翻车。”
更致命的是内容创新力的衰竭。对比早期被封禁的575篇“真话文章”与近年流水线生产的“大棋论”,老粉痛心疾首:“以前他能从央行降准推导出学区房走势,现在只会复读‘民族复兴’。” 加上微信平台算法持续打击“标题党”“旧闻新编”,这类缺乏实质干货的账号生存空间愈发逼仄。
虽然顾子明团队尚未公开回应封号原因,但已有同行开始转型。部分时政号转向知识付费、企业咨询等合规领域,也有账号尝试“脱虚向实”,聚焦民生经济议题。正如某投资人所言:“自媒体不是不能谈政治,但得学会用建设性视角说话,而不是制造焦虑感来收智商税。”
看着顾子明曾经引用过的那句“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对错,只有利益”,此刻显得格外讽刺。
当“信息茧房”撞上监管铁拳,这场持续十年的“政策解谜游戏”,或许真到了该谢幕的时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