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年多前被带走的包凡,出来了。
这个曾经震动中国创投圈的大案,最终得以平稳落地。
包凡身上有很多标签,有说是“中国FA奠基人”,“TMT并购之王”,“新经济教父”之类,但在政事堂的眼中,包凡的标签是“平台垄断经济的缔造者”。
我们可以看一下,上一个十年经济周期,包凡都干了什么:
2014年,一手搞定了腾讯战略投资京东,开启了腾讯系的扩张版图,2015年,搞定了滴滴收购快滴,美团收购点评,58收购赶集,携程收购去哪儿,以及之后的腾讯入股猫眼,美团收购摩拜,可以说,数年后被反垄断分拆的腾讯,几乎就是在包凡的助力下搭建起来的。
能搞出这种事儿的,自然背景也不凡,包凡的祖父是民国时代的金融大佬,父母是新中国的外交官,家族在海外拥有着广泛的人脉网,包凡复旦毕业后留学海外,先后加入大摩和瑞信,回国累积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后,便创建了华兴资本,成为了国际资本与中国新兴产业最重要的中间人之一。
等到2018年华兴自己IPO的时候,三个基石投资人也非常的国际范,分别是亚洲对冲基金雪湖资本,列支敦士登皇家银行,以及后来推动了平台反垄断的蚂蚁金服。
据悉,包凡被带走,是因为涉及工银租赁的丛林案,包凡在挖丛林的时候,给了他高达两千万的年薪,触及上峰非常忌讳的“旋转门”问题,认为薪水中有很大的成分来自于丛林与包凡以往合作过程中的“行贿款”,再加上当时中银租赁正掀起了一波落马朝,不知情的包凡在机场离境时,才发现自己已经被边控,随后被带走配合调查,查出其他问题后独立成案。
之前,政事堂在跟朋友聊天包凡时有过一个猜测,包凡被带走的深层原因,是他通过关系网和一系列复杂的金融手段,将大量廉价的国有银行资金套壳后,注入到平台经济股权投资当中,成为了平台经济迅猛发展和形成垄断局面的助推剂。
如今,包凡出来了,不仅仅是给创投圈一个定心丸,也有一种可能,就是国家开始转向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大规模并购,支持使用银行信贷和国际资本进行股权并购与扩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