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政事堂2019

顾子明:释永信,一代“贪僧”的崛起与寂灭

顾子明博客

三十年前,被“开除僧籍”的释永信,离奇升座少林寺住持,自此振兴佛门,坐拥万亿资产; 三十年后,一纸通告,开除戒…

三十年前,被“开除僧籍”的释永信,离奇升座少林寺住持,自此振兴佛门,坐拥万亿资产;

三十年后,一纸通告,开除戒牒,手铐落腕,16万的定制袈裟落地,留下一片声名狼藉。

“佛门CEO”到“阶下贪僧”,释永信何以亲手敲碎自己的金身?

今天,让我们一起回到1981年的那个雪夜,聊一聊释永信是如何走上了这条“万劫不复之路”。


640-92
上世纪60年代初,河南大旱,粮食歉收,民生多艰。香火稀寥的少林寺中,众比丘僧尼食不果腹。
年近五十的监院法师行正,不顾视力低下的旧疾,赶骡贩煤,挣钱换粮,佛法不度人自度,行正的努力使僧众平安度过了三年饥荒,少林法脉得以延续。
640-93
悠悠二十载时光,曾独当一面的行正法师也到了衰朽之年。
1987年7月,老方丈行正长老圆寂之前,仍难忘当年生活的艰辛和娑婆世界的无常,于是叮嘱眼前22岁年轻人刘应成:“平时多盖些房,多存些粮……”。
身前人难料身后事,行正长老不知道的是,如今的少林寺,早已不是那个残破垣壁围拢起来的古旧小庙,俨然成为《起世经》中描绘的“不耕不种,自然粳米,清净鲜白,无有糠糟”的郁单越洲,成为争相打卡的影视经典,香火不断的佛法圣地。
而这一切,皆因一段孽缘,因他赐予那个22岁年轻人的冤业。
这个年轻人,就是日后颠覆少林、震惊商界的释永信。
640-94
 
缘起 

  聚沙成塔  童贞入道 

1965年9月,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一户贫困人家迎来了一个又喜又愁的消息,他们的第三个儿子降生了,取名刘应成。
在这个以生育为荣的年代,刘应成上有两位兄长,下添弟弟妹妹,连同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,一家九口人过着拮据的生活,日常开销全指望在水利局上班的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。
未至苦处,不信神佛。对生活没有太多指望的一家人在刘应成爷爷的影响下开始笃信佛教。
家徒四壁的屋中,佛龛、香炉和念珠成了最重要的家具,用以忘记尘世的痛苦,寄托对来世的期许。
640-95

母亲每逢早晚必焚香诵经,父亲从繁重的维修工作中回家后第一件事也是唱诵拜佛,而后才能坐下吃饭。

据日后采访,刘家人回忆称:刘应成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怎么吃过肉,因为全家吃素斋,想要见到荤腥,需要去别人家蹭饭。

家庭浓厚的佛教气息,在刘应成的心里默默种下了佛门缘业。

刘应成5他在路边听说书人讲《济公传》,听得入迷,回到家后他对父母说:“我要去学当和尚。”

640-7

母亲以为童言无忌,笑着哄他结果他把佛经当连环画天天翻,大人们才意识到这孩子“动了真念头”

刘应成的父亲刘殿爵常年奔波于各个水电站工地之间。

一次路过嵩山,回忆起来自己小时候听过的“十三棍僧救唐王”的故事,回到家后就给自己的孩子们添油加醋地讲述了一遍,让深爱佛法的刘应成对佛门秘宗有更多的向往。

1981年春节,刘应成给家里留下一张写着“我去求佛”的字条,之后便独自带着30块钱和20斤粮票上路奔赴少林寺。

家里人发现后急忙追赶,在半路截住了刘应成。

把他带回家后,亲戚、老师、村干部轮流进行劝说,但心意已决的刘应成根本不为所动。

最后,母亲只能应许了他的要求,并让村里大队给他开出了介绍信。

来到少林寺之后,行正法师亲自为刘应成剃度,并取法号“永信”。

自此,释永信,这个16岁少年和尚与少林寺的命运深度绑定,开启了一段相似般若的岁月。

640-96
业障 

  贪嗔痴念 不净邪业 

《新编少林寺志》记载:“1982年释永信出家,1984年去江西云居山普照寺受具足净戒,戒期满后,去四大名山朝山参学,广受佛识。”

也是在这一过程中,释永信开始受到他的第一位贵人——当时的少林方丈行正法师的注意和青睐,认为他“有佛缘”“勤积功量”。

1985年回到少林寺后,备受器重的释永信被推举为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委员,分管寺务。

彼时,电影《少林寺》在全国各地的讨论度奇高,少林寺名头也逐渐响亮起来。

640-97

1986 年,释永信趁此良机牵头成立“少林寺拳法研究会”,开始系统整理濒临失传的少林功夫谱系,为振兴少林埋下重要的一段伏笔。

可以说,在这期间,释永信为少林文化贡献颇著。

不过,在管理寺务的过程中,他真的是了无贪念、斩断凡缘了吗?

据相关资料显示,1987年5月,尚在人世的少林寺方丈行正法师亲手写下一份绝密函件,历数释永信的四大罪状:

1. 偷拿法卷;

2. 在外接受采访时“自抬身价”,自称“方丈”;

3. 出差虚报假单据;

4. 趁师父进京看病,摸进方丈室“拿钱”。

遂向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提议“迁单”,准备将其开除僧籍,逐出院门。

然而,蹊跷的是,行正法师在该函件发出后,不到两个月便圆寂了。

时间真是恰恰好,开除释永信一事就此搁置。

是病重使然?还是有人从中作梗?现在已无法查证当年的真相。

次年4月,继任的德禅法师签发《迁单处理》:“依行正方丈遗嘱及永信所作所为,开除僧籍”。

只是寺庙建在尘世,很多东西不受佛法约束。这份“处理”并没有对逐渐掌握寺务实权释永信产生任何影响。

释永信一边“被开除”,一边仍留在寺内,甚至以少林寺管委会主任的身份主持日常事务。

12年后,更是在没有“僧籍”的情况下直接升座为第30任方丈,并开启了将少林寺推向市场的新进程。

640-98

释永信主管寺院事务后,即刻对院内体制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初见“商业化”的成效。

1988年11月17日《羊城晚报》上刊登一则报道《当今的少林寺和尚生活》。其中便提到了寺中的一些细节记者问“听说少林寺承包了,不吃大锅饭了,有这回事吗?

”释永信说:“说承包不确切,不过大锅饭的现象确实有所改变。近几年,每年都有200多万中外游客进本寺参观,去年仅门票收入和施主捐款的香火钱就达到120万元

当时,这名记者见到释永信的居室中有一台电烤箱,一部照相机,墙角还放着一台落地电风扇。

释永信又说:“现在政策好了,生活也跟着好了,寺里装了电灯,买回了大屏幕彩色电视机,还买了一辆丰田牌客货两用的工具车。”

上世纪80年代的天上人间,地上天堂,在佛门圣地。

利益涌入,不仅让越来越多的现代产物出现在少林古刹之中,僧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。

少林寺武术队、少林寺红十字会、少林寺官方网站、《铲露》杂志……彼时还没有IP的概念,但释永信就这样以超前的商业眼光,打造了“少林寺”这一“文化品牌”。

少林寺的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与社会接轨的步伐越迈越远。

640-99

此时的释永信是成功的,没有什么能阻止他将少林寺打造成“现象级”文化IP,并推向全国,甚至全世界了。

少林寺盛名带来的是巨额资金流。

2009年,少林寺资产规模超过了30亿元。与此同时,释永信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搜购“少林古物”以充实少林馆藏,并将少林古建进行翻新整饬,甚至斥4.52亿巨资买下了郑州的一处黄金地段。

截至此,少林寺旗下资产已经囊括了地产、文旅、教育、游戏等八个板块,立足佛法,成就了一座商业帝国。

悭贪 

  如茧自缠 业果前现 

常言道,常在河边走,哪能不湿鞋。释永信将摊子越铺越大的同时,贪念也越来越大,邪念也越来越多,曾经束缚他的无量佛法,也沦为他敛财的工具。

2007年少林寺发起“铸造世纪大钟”项目,对外宣称要募款1.2亿元用于打造“镇寺之宝”。却最终仅铸成一口116吨铜钟,账面支出不足 6000 万元

2015年起,少林寺资管公司斥资17.6亿元,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分批购入1.8万亩土地,计划建少林分寺、高尔夫球场及酒店

640-100

这些年来,少林寺的经济传闻始终不断,这究竟是人们对少林寺市场化的臆测,还是释永信本人不加掩饰的奢靡显露?

答案很快就来了。

2015年7月25日,一名自称“少林寺知情人士释正义”的匿名举报者,在中华论坛、天涯社区等网络平台发布《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只大老虎,谁来监督》,轰动社会。

文中指出释永信拥有双重户籍和身份证、与多名女性发生不正当关系、私生活混乱、涉嫌通奸、育有私生子女、挪用寺庙资产购置豪车豪宅、勒索弟子财务等违法行为。

此封举报函提到,释永信私藏中,有一辆路虎车牌是“豫A·X6666”。

热心网友连夜“人肉”发现,该牌照曾在2014年出现在郑州某酒店门口,车主栏空白,留下“少林寺”备注。

耐人寻味的是,少林寺在7月26日(即次日)火速报案。声称此文不实,严重损害了方丈释永信和少林寺的名誉。

回应的效率之高,好似早有准备一般。

当地公安局也随即受理此案展开调查。

7月27日至7月29日,“释正义”并不在意可能被定性的“诽谤罪”,连发万字长文,继续向释永信“发难”。

标题也是越起越像连载小说:《第二回:方丈的双户口》《第三回:风流孽债何时了》……流量热度之高瞬间占据论坛的榜首。

7月30日,少林寺展开反击,30名僧人联名发声明,声称“举报者就是原武僧总教头释延鲁。”

因2013年被开除僧籍而对释永信怀恨在心,此事为释延鲁的个人报复杜撰。

联合声明的末尾用毛笔签名,被网友做成“少林寺版朋友圈截图”疯转。

640-101

8月1日,警方似乎对此做出了一些回应。

“释正义”贴出一份据称是警方对释永信的询问笔录,其中出现“女方称自愿”等字眼,两小时后该笔录被论坛以“无法核实真伪”为由删除。

有网友截图保存,取名“消失的笔录”。

640-102

一股未知的抗力正在少林寺外围形成保护。

8月8日,见举报无果,释延鲁率5名“原僧团”成员到北京,先在国家信访局门口排队,后到佛教协会递交材料。

感觉到威胁的释永信终于变得行事低调起来。8月13日,天津“8·12”爆炸后,少林寺举行祈福法会,释永信双手合十,媒体镜头却全程对准他左手腕——那块被爆料价值百万的“百达翡丽”并未出现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后,人们的目光开始不多在少林寺身上停留,但登封市公安局的一封出发公告再次将这次举报事件掀起波澜。

9月12日,登封警方通报,一名警官将7月25日的报案笔录拍照传给同学,同学又转到微信,该警官被停职15天,罚款200元——那封“无法核实真伪”的笔录在无形中得到了印证。

最终,调查组“自罚三杯”式结论出炉:11月,河南省联合调查组通过《河南日报》发布通稿:“举报反映的违法违纪问题,查无实据;少林寺在财务管理、户籍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,已提出整改意见。”

这篇通稿仅200余字,被网友称为“史上最短方丈洗白文”,却标志着2015年这场轰动全国的“佛门大瓜”暂时落幕。

640-103
“释正义”,这位“千年古寺吹哨人”黯然离场。
虽未受严惩,但是民众对释永信和少林寺的质疑却已埋下种子。
佛光功德,金身被破,释永信选择的却不是收手,而是将一切推至顶峰。
640-8

环球人物2015期封面

寂灭 

  明王挥剑 恶果自至 

在经历被举报一事后,释永信减少了公开露面的频次,转而在幕后继续开拓少林寺的商业版图。

借由少林IP,释永信推出“少林禅茶”“少林灵芝茶”“活络膏”等中医药产品,2019年,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;《禅宗少林·音乐大典》等实景演出、全球武僧巡演、海外文化中心(遍及50多个国家)持续运营,旅游相关总收入超12亿元。

截至此时,少林寺持有商标706个,涵盖餐饮、珠宝、饮料、服装、饲料等数十个品类。

少林寺在他的手里真的繁荣起来,释永信本人也从其中捞得不少好处。

这位少林CEO身披16万定制袈裟,利用自己的财富罗织出一张复杂的利益关系网,并参与洗钱活动。

2025年7月27日,随着“少林寺主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”的通告发出,这位家喻户晓的“高僧”的真面目才显露在人们面前。

640-9

除了商业贪腐,通告还明确了释永信和释延洁(俗名:韩明君)不正当男女关系。

释延洁,原河南佛教协会原副会长、少林慈幼院院长,曾多次被举报为释永信情妇。2015年,关于释永信与女性不正当往来的调查中,释延洁自称“子宫切除无生育能力”,所涉女孩韩佳恩为“收养的弃婴”。

然而,十年后的这次调查,释延洁推翻了自己的谎言,亲口承认了韩佳恩系自己与释永信的私生女。

640-104

据悉,韩佳恩出生证上母亲一栏为韩明君,父亲栏空白,户籍落在释永信母亲胡昌荣名下,登记为“外孙女”。

经过时间线整合,2009年,韩佳恩出生。“释正义”当年提交的举报材料中提及的:2010年曾看见的“少林寺外见到释延洁抱着一名女孩”,正是韩佳恩。

这十年间,许多荒诞的事情就发生在佛门的清修之地。

据少林寺内部僧人透露,不少僧人私下称释延洁为“师娘”,足以证明释永信与释延洁的苟合,在寺中是公开的秘密。

僧人还透露,释延洁虽为比丘尼,却常以俗家身份出入少林寺,有弟子曾目睹她在寺内“训话”,僧人不敢反驳,只低头称“是,师娘”。

2009年,释延洁曾被举报在郑州某私立医院产女。据护士回忆,产妇入院时拒绝透露父亲姓名,只称“师父会处理”。

孩子出生后,释永信的司机第一时间送来一个锦盒,内装一串佛珠和一张银行卡,备注“功德无量”

640-105

2012年,释延洁以“少林寺海外弘法”的名义赴澳大利亚,被当地华人目睹后查到了她此行的真实目的:她实际在悉尼购置豪宅,并频繁带一名女童出入私立学校,登记母亲为“Han Mingjun”,父亲栏则是空白。


恰如《金刚经》所云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”这离奇、荒诞的故事终于在“释正义”吹哨后的十年后得以重见天光。

佛门秘辛也终将伴随这份官方通告被一桩桩一件件被昭示于天下。

真相大白,袈裟落地,释永信锒铛入狱,却给看客们留下了更多的疑问:

为何佛门清净地,能容忍这般腌臜?

为何释永信一介僧人,却能将少林寺缔造为一座商业帝国?

为何真相无数次呼之欲出,却总被视而不见,伸冤调查频频受阻?

为何2015年,释永信“贪腐”“桃色”闹得最大之时,事件被冷处理,却在十年后的今天,释永信毫无预兆地瞬间“落马”?

佛光之下,谁才是少林寺的“保护伞”?

贪欲来自权、性、钱。这场“高僧落马案”的背后,崩塌的远远不止“桃色”和“金钱”的两极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顾子明博客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uziming.cc/6616.html

作者: 顾子明博客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更多精彩内容加微信:2819817355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