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假如一间铁屋子,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,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,不久都要闷死了,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,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。现在你大嚷起来,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,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,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?” “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,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。” ——鲁迅《呐喊·自序》


-
他的“大嚷”,是三重奏




-
他的“破毁”,是诛心术

这一幕揭示了张牧之最大的困境:
他的队伍,并非由与他同样的理想主义者组成。
他们追随大哥,或许是因为个人恩怨、是为了“搞钱”,甚至是出于江湖义气,但唯独不是为了他那句“公平,公平,还是TMD公平”。
诛心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

04 当代回响:00后整顿职场,是“掀桌子”还是“换座位”?
将目光拉回当下,00后整顿职场的行为,与张牧之的故事形成了一场有趣的隔空对话。
可以对照着《让子弹飞》的故事分两点来说:
首先,是的,这是新一代的“大嚷” 。
00后的“整顿”,其核心是对“职场潜规则”这间“铁屋子”的呐喊。
他们拒绝加班PUA、反对画饼文化、仲裁维护权益,这与张牧之“发钱发枪”的行为逻辑一致:用实在的规则和行动,挑战不合理的权威。
他们是新一代的“惊醒者”,正在试图叫醒更多“熟睡”的同事。
但是,“大哥,你是了解我的”困境依然存在。
00后的“整顿”浪潮,也面临与张牧之团队相似的内部复杂性:
-
有人是为公平正义而战,这部分人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
-
有人是为维护个人权益,这部分人是合理的个人主义者
-
也有人可能只是将此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标签或流量密码,这部分人是机会主义者和投机者
正如电影中的兄弟们并非铁板一块,00后群体也无法被简单定义。
他们的行动能否从 “个体的觉醒” 升华为 “集体的共识与建设” ,决定了其究竟是“掀翻桌子”重塑规则,还是只能在旧的游戏规则下为自己争取一个“更舒服的座位”。
05 每一代人都在让子弹飞一会儿
“大哥,你是了解我的”这句台词,像一面镜子。
照出了任何一场变革运动的复杂底色:
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总是少数,更多的是被裹挟着前进的、动机各异的参与者。
张牧之的失败,不在于没有砸碎黄四郎,而在于他未能将兄弟们“改造”成真正的同道中人。
00后的“整顿”能否避免这种命运,不在于他们能否赢下一两次仲裁,而在于他们的呐喊,能否最终转化为构建一种新职场伦理的普遍共识和持续力量。
所以,不必急于定义00后是在“砸墙”还是“挠痒”。重要的是,子弹已经出膛,正在飞行。它的呼啸声,正尖锐地划过我们时代的上空。
正如鲁迅所言:“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,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。”

让子弹再飞一会儿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