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让子弹飞

《让子弹飞》 | 张牧之:你是继续昏睡,还是跟着我的呐喊一起砸碎那堵墙?

顾子明博客

“假如一间铁屋子,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,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,不久都要闷死了,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,并不感到就…

“假如一间铁屋子,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,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,不久都要闷死了,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,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。现在你大嚷起来,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,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,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?”
 “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,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。” 
——鲁迅《呐喊·自序》
近百年过去,鲁迅先生在《呐喊·自序》中写下的这段与钱玄同的对话,依然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最震耳欲聋的寓言。
它精准地描绘了先驱者所处的困境:
唤醒麻木的民众,是否只是一种徒增痛苦的残忍?
而希望,又是否真的存在?
姜文导演的《让子弹飞》,正是这个寓言在银幕上的一次伟大回声。影片中的核心人物张牧之(张麻子),便是那个在“铁屋子”里毅然“大嚷”起来,并誓要将其“破毁”的悲壮英雄。
640
01 既是屋外闯入者,亦是屋内清醒人
鲁迅的比喻预设了“屋内”与“屋外”的二元结构。张牧之的独特魅力,正源于他在这两者之间的游移。
他无疑是屋外的闯入者。作为绿林悍匪“张麻子”,他从天而降,暴力闯入了鹅城这间被黄四郎牢牢掌控的“铁屋子”。他的到来,本身就是对既定秩序的一次爆破,带来了破坏规则的巨大能量。
640-1
但他更是屋内的最早清醒者。他的真名“张牧之”(蔡锷手枪队长)揭示了他的本质:他是一个曾经的旧世界破坏者(参与推翻清王朝),却失望地发现革命之后,新的“铁屋子”(军阀权贵统治)又被建了起来。
因此,他既是破壁人,也是从旧废墟走来、阻止新牢笼落成的永恒反抗者。他的目标不是自己做屋主,而是让这世上,再也无屋可建。
02 既“大嚷”,又“破毁”
面对“万难破毁”的铁屋,鲁迅提出了“大嚷”(唤醒)与“破毁”(行动)两种路径。张牧之的伟业,便是将这二者完美结合。
  • 他的“大嚷”,是三重奏
一是语言的呐喊——公平,公平,还是TMD公平。
640-2
这是最直接的意识形态呼唤,他试图向昏睡的民众灌输新观念。
二是行动的呐喊——发钱、发枪 。
640-3
发钱是告诉人们:你们应有的利益被剥夺了。
640-4
发枪是告诉人们:你们有力量夺回这一切。
他用最实在的利益和力量,去撞击人们麻木的神经。
三是象征的呐喊——当众痛打武举人、摧毁黄四郎替身。
640-5
这是在摧毁“铁屋子”的权威符号,是最高级的“嚷”,它宣告着:你们恐惧的神,不过是纸老虎。
  • 他的“破毁”,是诛心术
张牧之深知,仅靠“大嚷”不足以毁屋,必须要有实际的“破毁”行动。
但他的行动核心并非单纯暴力,而是诛心——摧毁屋内人心中的那堵墙。
最终,他让被唤醒的民众自己动手,合力推倒了那堵墙。他提供了那个万一的希望,并亲手将其变为现实。
03 大哥,你是了解我的
当张牧之想要追查“谁睡了夫人”以整肃纪律时,他得到的是一系列荒诞且与“公平”信念完全无关的回答。
640-6

这一幕揭示了张牧之最大的困境:

他的队伍,并非由与他同样的理想主义者组成。

他们追随大哥,或许是因为个人恩怨、是为了“搞钱”,甚至是出于江湖义气,但唯独不是为了他那句“公平,公平,还是TMD公平”。

诛心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

他的胜利,是战术上的极致成功。他利用兄弟们的各种“癖好”和技能,成功扳倒了黄四郎。但这场胜利,也埋下了战略上、精神上失败的伏笔。
兄弟们无法理解,打赢了之后为什么不去享受胜利果实(去上海浦东),反而要继续追求那个虚无缥缈的“公平”。
最终,他们全部坐上了“马拉的火车”,奔向新的名利场。他们亲手砸碎了“鹅城”这间铁屋子,然后兴高采烈地钻进了“上海”那间更华丽、更舒适的新铁屋子。
640-7
张牧之砸碎了有形的黄四郎,却无法砸碎兄弟们心中对旧世界规则的向往。他赢得了战争,但输掉了革命。 
这才是“铁屋子”万难破毁的真正含义:
破毁建筑容易,但破毁人心中的奴性和私欲,难。

04 当代回响:00后整顿职场,是“掀桌子”还是“换座位”?

将目光拉回当下,00后整顿职场的行为,与张牧之的故事形成了一场有趣的隔空对话。

可以对照着《让子弹飞》的故事分两点来说:

首先,是的,这是新一代的“大嚷” 。

00后的“整顿”,其核心是对“职场潜规则”这间“铁屋子”的呐喊。

他们拒绝加班PUA、反对画饼文化、仲裁维护权益,这与张牧之“发钱发枪”的行为逻辑一致:用实在的规则和行动,挑战不合理的权威。

他们是新一代的“惊醒者”,正在试图叫醒更多“熟睡”的同事。

但是,“大哥,你是了解我的”困境依然存在。

00后的“整顿”浪潮,也面临与张牧之团队相似的内部复杂性:

  • 有人是为公平正义而战,这部分人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

  • 有人是为维护个人权益,这部分人是合理的个人主义者

  • 也有人可能只是将此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标签或流量密码,这部分人是机会主义者和投机者

正如电影中的兄弟们并非铁板一块,00后群体也无法被简单定义。

他们的行动能否从 “个体的觉醒” 升华为 “集体的共识与建设” ,决定了其究竟是“掀翻桌子”重塑规则,还是只能在旧的游戏规则下为自己争取一个“更舒服的座位”。

05 每一代人都在让子弹飞一会儿

“大哥,你是了解我的”这句台词,像一面镜子。

照出了任何一场变革运动的复杂底色:

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总是少数,更多的是被裹挟着前进的、动机各异的参与者。

张牧之的失败,不在于没有砸碎黄四郎,而在于他未能将兄弟们“改造”成真正的同道中人。

00后的“整顿”能否避免这种命运,不在于他们能否赢下一两次仲裁,而在于他们的呐喊,能否最终转化为构建一种新职场伦理的普遍共识和持续力量。

所以,不必急于定义00后是在“砸墙”还是“挠痒”。重要的是,子弹已经出膛,正在飞行。它的呼啸声,正尖锐地划过我们时代的上空。

正如鲁迅所言:“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,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。”

640-8

让子弹再飞一会儿。

-END-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顾子明博客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uziming.cc/7078.html

作者: 顾子明博客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更多精彩内容加微信:2819817355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