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影视真经这一期的电影选择的是《让子弹飞》,之前看过,比较随意,没留下太多印象,熟悉的就一句,就是经常被用的:别急,让子弹飞一会;这次跟着大家又用心的体会了一下《让子弹飞》这部电影,感受到了有血有肉的众多角色,周大也提了两次,建议写写影评,今天也来说说自己有所感触的地方。

影片开头打劫,主角张麻子几枪,说了句:让子弹飞一会后,几匹白马脱缰而跑,脑子跳出一念,枪法真准;张麻子跟火车爬出来的汤师爷说,
张麻子:汤师爷我当县长,你当师爷,我们鹅城走一趟,
张麻子:夫人,我们鹅城走一趟,
夫人:走就走嘛
张麻子:嘿嘿嘿,弟兄们上任鹅城!
齐声到:上任鹅城!
把闹钟扔上天,移动靶,几枪都中,厉害,难道是主角光环?看来要当好土匪,也要有过硬的技术。
后面才知道张麻子之前是跟着蔡锷将军的,是手枪队的队长,枪法一流,而从后面也知道其他几个兄弟枪法都是很过硬的,马上功夫也都挺牛的。

麻匪几兄弟,包括小六,都是很讲义气,相互都很信任,也都很有兄弟情,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,相互照应,拧成一股绳;所以他们自然成为这一带有名的麻匪团体,呼啸而来呼啸而去,自有天地宽,看上去自由自在。
先说说小六,张牧之的干儿子,也寄托了一份希望,想着培养好小六,想着送到东洋,西洋,南洋去留学,去见市面,再回来创一份天地,可惜,兄弟中最早死的是他,因为年轻气盛,血气方刚,受不了委屈,想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一份尊严,真身维护张麻子说的要带来公平,心神所及之处主要在麻匪这个团体;没有选择用枪去表达自己的愤恨,心中的那份底线与善良一直在线。 面对狠人/坏人,他选择了“比狠是吧?”——“我TM比你还恶!”——选择自残!;

那一刻已经把张麻子提醒他进入到复杂社会中,需要注意的:做事要多动脑子,先动脑子,后动手; 抛之脑后了,这是青春,这是成长的代价,只是这个代价太大了,可悲可叹!另一方面,革命需要热血青年,不需要那么多的权衡,正是众多的热血青年前仆后继的投入,最后赢得了革命的胜利。
老二:在电影中,老二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物,敢打敢拼,不太动脑,跟着老大走,绝对拥护老大张麻子,自己的思考少,简单直接,他的结局是被假麻匪抓住,吊在山上后被乱枪打死。
老三:老三是张麻子手下的得力干将,承担着冲锋陷阵的任务。他信奉爱拼才会赢的生存之道,在追求爱情时也同样不顾一切奋勇向前。老三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,眼睛所到之处在当下,在自己;他没有背叛张麻子,但背离了张麻子的思想,老三属于利己者,做事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,没看懂或者不愿选择跟着张麻子走革命,走推翻压在国人身上大山的路,电影最后选择离开张麻子,带着花姑去上海,寻找自己的花花世界。

其他几个,存在感不高,也都重情重义,属于跟随者,没有太多主轴,前面选择做麻匪,听大哥的,后面鹅城胜利了,钱发完了,爽了一把,选择跟着老三去上海浦东,某种意义来说就是抛弃了张麻子,选择跟张麻子不是一条路了。
老三及他们几个,都说跟着张麻子不轻松,为何,因为他们心中想要的跟张麻子在做的,想做的不太一样,虽然都认大哥的决定,跟着大哥决定做,但是内心有时是不那么赞成的,包括把钱都给百姓,感觉他们对当下百姓愚蒙的状态看在眼里,百姓是很难转变的,每个人都得靠自己,觉得乱世中活好自己就行,某种程度来说,他们属于背叛者。

张麻子作为头领,是麻匪的头脑,是思考者,决策者,其他麻匪更像是四肢,执行者;曾经是跟着蔡锷将军讨伐袁世凯,很早就接触到了革命,形成了自己的思想,拥有理想,有自己的追求,想为这个世界改变点什么;在这个吃人的社会,不愿为了生存,象汤师爷一样融入社会,而是有自己的坚持,把持着,要站着把钱赚了,看起来跟这个社会格格不入,属于异类,但是正式这个异类,给漆黑的夜晚带来了一丝光明;蔡锷将军在日本死后,张麻子回国后看到诸多乱象,他厌恶,他更无法配合,所以他选择落草为寇,为的就是不用跪,可以站着做自己。干着劫富济贫的事业,想把恶霸推翻,想从思想上帮助跪久了的人民站起来,想要革命,一直在这条路上努力着,但现实就是身边的兄弟们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,离开了他,离开了革命这条路,选择去上海浦东过自己的小日子。

影片的结尾意味深长,张麻子的鹅城成功了,也失败了;推翻了黄四郎代表的传统的豪绅恶霸阶级,还是一群人坐着火车吃着火锅唱着歌,只不过火车上的人变了。至于白衣服的人是师爷还是黄四郎已经不重要了——全天下过去和现在的权贵们没有什么本质区别,思想上,精神上的革命才是根本。
革命者骑在白马上,看跟到革命前一模一样的景象,一样的火车,不同的一群人开往花花世界。革命胜利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