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让子弹飞

让子弹飞师爷:一个“聪明人”的投机与悲剧

顾子明博客

上一次,我们目睹了小六子的悲剧,看到了黄四郎是如何用一场精妙的“身份谋杀”,让张麻子输得猝不及防。 在张麻子与…

上一次,我们目睹了小六子的悲剧,看到了黄四郎是如何用一场精妙的“身份谋杀”,让张麻子输得猝不及防。

在张麻子与黄四郎这两头“猛虎”的激烈对决中,有一个角色,始终像狐狸一样,在旁边穿梭、斡旋、打着自己的小算盘。

他就是马邦德,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汤师爷

他或许是全片最接近我们普通人的一个角色。他不够坏,但也绝不高尚;他想挣钱,但又想保命;他油嘴滑舌,但也时常流露出一丝真情。

今天,我们就把这位“生存大师”单独拎出来,看看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,在两大强权的夹缝中,是如何反复横跳,又是如何最终走向自己那既荒诞又必然的悲剧的。


我们的切入点,分散在电影的多个片段中,它们共同构成了汤师爷这个复杂的人物画像。

  1. 1. 鸿门宴上:当张麻子说出“不挣穷鬼的钱”时,汤师爷在桌子底下,用脚疯狂地踢他,脸上挤出谄媚的笑容,试图打圆场。
  2. 2. 真假麻子局后:他以为张麻子已死,立刻换上谄媚的嘴脸,准备投靠黄四郎。发现张麻子没死后,又瞬间切换回来。
  3. 3. 临死前:他被炸得只剩下半个身子,说的最后一件事,依然是“我屁股兜里有六张县长委任状”。
640-87

汤师爷的行为模式,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代理人问题(Principal-Agent Problem)的绝佳样本。

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拗口,但它描述的,是我们在公司和组织里天天都会遇到的情况:

  • • 委托人(Principal): 是那个制定目标、拥有所有权的人。在这个故事里,张麻子是“县长”,是委托人。
  • • 代理人(Agent): 是那个被委托去执行任务的人。汤师爷就是“师爷”,是代理人。

“代理人问题”的核心,就是当代理人的个人利益,与委托人的目标不一致时,代理人很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,而做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。

我们来看:

  • • 张麻子的目标(委托人目标): 站着把钱挣了,核心是“公平”,顺便推翻黄四郎。
  • • 汤师爷的利益(代理人利益): 挣钱,挣很多钱,然后安全地离开。至于钱是怎么来的,鹅城的百姓是死是活,他并不真的在乎。

所以,他的所有行为,都是围绕着他自己的利益展开的:

  • • 鸿门宴上,他害怕张麻子的“公平”论,会断了他的财路,所以疯狂暗示。
  • • 他永远在张麻子和黄四郎之间摇摆,因为他要评估,跟着谁,自己能得到的“收益”最大,承担的“风险”最小。
  • • 他对张麻子的兄弟们说“师爷高”,对张麻子说“县长硬”,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操弄,也是他保护自己、谋取利益的手段。

汤师爷代表了那种典型的短期主义者。他永远在追逐眼前那些看得见、摸得着的“确定性”利益(比如黄四郎的钻石),而无法理解张麻子追求的那种长期的、不确定的、充满风险的“理想主义”价值。

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,总能赢得每一场局部战役,但他很可能会输掉整个人生战争。

因为他所有的决策,都基于“术”的层面(如何趋利避害),而完全没有“道”的层面(我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)的考量。

他的死,也极具讽刺意味。他一生都在算计,一生都在试图利用信息差,但最终却死于一个他不知道的信息——那堆银子下面,埋着黄四郎的地雷。

汤师爷的悲剧在于,他什么都懂,但只相信钱。 他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,在一个混乱的时代里,单纯的“聪明”和“投机”,可能并不是最佳的生存策略。因为当真正的风暴来临时,没有坚定立场和同盟的“墙头草”,往往是最先被连根拔起的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顾子明博客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uziming.cc/7430.html

作者: 顾子明博客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更多精彩内容加微信:2819817355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