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让子弹飞

让子弹飞:15年后还在火,这么大胆的国产神作,再也拍不出了

顾子明博客

“让子弹飞一会儿。”——十年前,这句台词从银幕上飞出,成了无数人口中的梗。但很少有人真正想过,姜文说的这颗子弹…

640-13
让子弹飞一会儿。”——十年前,这句台词从银幕上飞出,成了无数人口中的梗。但很少有人真正想过,姜文说的这颗子弹,究竟要飞多久?2010年,姜文执导的《让子弹飞》如一颗炸弹投入中国影坛,不仅刷新了票房纪录,更引发了一场持续十年的讨论。直到今天,这部作品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,其中的隐喻与象征依然不断被解读。

荒诞背后的真实
“张麻子进鹅城不是来革命的,是来找个说法。”姜文在访谈中这样说道。《让子弹飞》的故事发生在民国乱世,骗子马邦德(葛优饰)买官上任,途中被悍匪张麻子(姜文饰)劫持,二人被迫卷入与恶霸黄四郎(周润发饰)的权斗中。表面上看,这是一部商业喜剧,但其内核却远不止于此。

姜文用荒诞的手法勾勒出中国人的生存图景:“我让葛优演的马邦德穿着民国官服却说着英文台词,荒诞吧?可那时候的中国人谁不是中西混杂一锅粥?”

黄四郎的碉楼里摆着西洋望远镜,桌上放着《论语》——这正是某些人永远能把最不相干的东西烩成统治盛宴的写照。

640-10
暴力的轮回与隐喻
电影中有一个被剪掉的台词:“你猜猜,我口袋里装着几颗子弹?”姜文解释道:“其实每个人兜里都揣着子弹。张麻子的子弹打碉楼,老汤的子弹打算盘,县长夫人的子弹打麻将。”最令人深思的是结局:“最后孩子们捡走的子弹壳成了玩具,这才是最狠的隐喻——暴力最终都会变成下一代人的玩具。”

640-9
群众的千年肌肉记忆
《让子弹飞》中对群众的描绘尤为犀利。“群众从来不是乌合之众,他们只是比谁都懂什么时候该下跪,什么时候该伸手。”姜文分享了拍摄时的经历:“发银子那场戏,我们连夜洒了三吨纸钱,群众演员疯抢时把摄影机都撞歪了。可等枪声一响,所有人齐刷刷跪下的画面——那才是千年帝制练就的肌肉记忆。”

子弹飞向何方?
十年过去了,《让子弹飞》依然具有惊人的现实意义。当有人问姜文这部电影到底在讲什么,他说:“《让子弹飞》就是给所有觉得‘不该这么着’的人放了个响屁。您听见声儿了,闻见味儿了,这就够意思。至于子弹到底飞没飞到地方?您得让自己心里那杆枪说了算。”

影片结尾,麻子们骑着自行车远去,葛优的亡灵在车厢里晃荡——“死人比活人更懂中国”。

640-11
姜文用他特有的比喻总结道:“这片子就像我拧的发条青蛙,蹦跶跶十年了还在桌上扑腾。您问下次什么时候再飞子弹?得等新火锅煮开的时候。”是的,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。或许有一天,我们会发现那颗子弹命中的不只是银幕,还有每一个人的内心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顾子明博客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uziming.cc/7521.html

作者: 顾子明博客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更多精彩内容加微信:2819817355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